纵观国内新能源市场,几乎所有车企都选择目前热销的品类作为其入局车型,零跑除外。第一辆量产车S01定位为双门四座轿跑车。根据零跑的解释,选择Coupe风格的车,目的是为了明确品牌定位。其实零跑的区别远不止于此。70%的员工都在R&D从事,电驱、电控、智能网联、ADAS系统等核心部件都在坚持自己从R&D到制造业的路线,在他们越来越浮躁,越来越注重噱头的时候,这是非常特殊的。

车身设计,注重空气动力学。

或许在大多数人的审美中,零跑S01的造型并不是主流,所以用特别来形容或许是合适的。然而,这种设计有一个隐藏的优势。——的风阻系数只有0.29。当然,作为造车新势力,S01有更多独特之处。新车首次采用了手指静脉解锁装置,利用隐藏式门把手中的传感器识别手指静脉的部分图像,可以实现解锁和锁车。前挡风玻璃也密布极细钨丝,提供更好的电加热除雾效果。

零跑S01虽然采用了剑鱼腰线和贴合轿跑车车身的后滑式车顶,但由于车头和LED大灯等诸多饱满细节,看起来还是没有主流轿跑车那么纯粹,需要带来一些柔和的气息。S01的车身尺寸很小,长宽高分别为4075/1760/1380 mm,轴距为2500 mm,在路上跑的时候非常显眼。

令人惊讶的是,零跑S01的掀背车后备箱开口面积极大。与低身搭配,就像一个放在地上的大储物盒。移动放置物品非常方便,绝不是鸡肋配置。而且,S01还支持第二排座椅放下。扩大的空间可能不是双门轿跑车的最佳结果,但便利性绝对可以排在第一位。

内饰相对常规,前部空间不受电池组影响。

S01的内部更加传统。中控台采用时下流行的双屏设计。除了开锁、锁车、双闪灯、后备箱四个按钮外,其他所有功能都集成到中控屏中。此外,由于零跑S01挡杆占据了方向盘右侧雨刷杆的位置,雨刷控制集成在方向盘左侧杆中,具有转向和远光灯闪烁功能。在这种情况下,大灯和雾灯的调节只能在中控屏幕上进行。好在零跑S01配备了自动大灯功能,省去了很多麻烦。

零跑S01标配了自主研发的LeapOn车载系统,实现了通讯、导航、在线内容、车辆控制等功能的双屏统一,并连接智能家居、生活服务、音乐平台、分享游记等应用,将体验带近手机。新车还搭载了LeapID智能适配系统,当用户用手指静脉解锁车辆时,会将座椅、后视镜、空调、导航、娱乐信息调整到用户常用的状态。

零跑S01的中控台、门板和座椅均采用皮革材质包裹,并带有缝线,视觉和触觉感受极佳。此外,厚实的桶状前排座椅也要加一分,造型和触感都无可挑剔。作为双门轿跑车,为了减少前排的坐姿,带来更运动的乘坐体验,S01的电池主要布置在后地板下方。

通过副驾驶座椅头枕后面的按钮,可以用一个按钮将座椅电动调节到前面,从而可以进入后排。但是后排座椅最多只能应急使用,地板已经被电池组占用,已经抬高到靠近坐垫的位置,腿部空间不充裕,主要是靠缩短后排坐垫视觉上被偷走的空间。但是对于大多数购买零跑S01的消费者来说,后排空间的表现并不是很重要,他们可能根本不需要这个使用场景。

大功率的

动力方面,零跑S01搭载了自主研发的赫拉克剌斯一体式电驱动总成,集驱动电机、控制器、减速器于一体,整体重量仅91 kg。全爆下,系统可释放最大功率125 kW,峰值扭矩250 Nm,6.9秒加速0-100 km/h。零跑S01配备36千瓦时和48千瓦时电池组,对应的NEDC续航里程分别为305公里和380公里。

实践中,S01在零跑时的动力输出没有显示出绿色的迹象,对踏板的反应也很及时,但并不是所有动力瞬间爆发,不会让人感到眩晕。动能回收只能根据三种驾驶模式被动调节,干预时间为油门踏板完全松开后一秒,比心理预期慢,起步时可能会感觉有些突然。

底盘是整辆车最令人惊讶的部分。即使使用前麦弗逊和后扭力梁悬架,实际性能也完全超出预期。在铺好的路面上行驶时,S01的底盘让人感觉非常坚韧,快速过滤震动,没有多余的动作,路感可以清晰的传递到车内,没有明显的冲击力。零点运行S01的转弯极限完全对得起外观。这一次,山路中的转向和底盘都能给予有力的支撑,唯一稍有欠缺的Maxxis轮胎偶尔也会以轮胎的形式出现。

新车还搭载了LeapPilot智能驾驶系统,拥有22个传感器,支持自主泊车、自主退出、自动跟车、车道保持、紧急制动等11项辅助功能,达到L2.5级自动驾驶水平。但目前开放的功能仍然有限,未来将通过OTA升级解锁更多功能。

结论:

如果抛开审美和定位,仅从个人体验来说,零跑S01带给我的是有趣、舒适、满足的驾驶体验。负责任的说,S01在零跑方面的动态训练在同价位车型中并不多见,可能是最有意思的新能源车驾驶。即使这里有模特的优势,也不能否认零跑后期训练的技巧。

/p>

外观和内饰的设计上,星越确实是这个级别国产品牌最优秀的那一档。运动风格的外表、堪称豪华的内饰、以及丰富的配置,足以吸引很多年轻的消费者。而且在这次星越的试驾活动现场,我和其它一位媒体老师都发现,这次来试驾的意向客户,居然以年轻人为主,而且有不少打扮入时的年轻姑娘。其实这是一个非常可喜的变化。你还记得《亮剑》里赵刚看到田雨时眼前一亮的那个情节吗?

说说星越的驾驶感受。我试驾的这台星越是350T版本,搭载的这台2.0T其实就是来自沃尔沃。只不过,相比沃尔沃的T5,星越的这台2.0T从T5的254马力,调整到了238马力,最大扭矩仍和T5相同,保持在350Nm。对一台整备质量1670公斤的SUV来说,这个动力应该是足够充沛了。

在直线加速环节中,前一波的那台星越试驾车上一直坐满5个人,在几次零百加速测试中,几次的全油门起步,轮胎都响的非常厉害。感觉动力足够,轮胎似乎差点意思(2.0T低配是235/18,高配是245/20)。另外试驾车是两驱车型,可能也影响了它的加速表现。

轮到我一个人做直线加速(旁边坐着教练),起步时全油门,依旧响胎且声音很大。推背感虽然不算非常强烈直接,但起步后的加速感并不慢,而且由于8AT比较平顺的缘故,全力加速也没有什么顿挫。跑了三四十米后速度真正飙起来之后,那种肾上腺素慢慢升起的感觉还是挺爽。此外星越的发动机隔音做的不错,速度起来之后发动机的声音也控制的比较低沉。

在绕桩时星越这种比较紧凑的(4605mm)身材显示出了优势,绕桩时丝毫不会拖泥带水,即便加大油门车尾也不会感觉到明显甩动。只是方向盘有些轻,在绕弯时方向盘的“中心感“不够明显。另外星越的底盘整体上还是偏舒适调校,在高速绕桩时能感受到车身侧倾。不过作为一台SUV侧倾幅度大也正常,而且客观说星越的侧倾幅度其实并不算大。同时这套偏舒适的悬挂在过搓板路时对底盘的细碎震动就过滤的非常彻底。

简单的试驾后感觉星越其实还是整体上偏向舒适、平顺,在这个基础上提升了一些运动化表现。譬如它的238马力发动机、8AT等。我之前也开过星越的1.5T,其实1.5T在低速时加速表现也并不慢,177马力已经足够。唯一的问题在于在中后段时,小排量发动机为了压榨出剩余动力,转速高,声音大,有点力不从心。

星越目前主推的是2.0T版本,也意在提高品牌形象。其实从购买的角度对一般家庭来说,1.5T+48V轻混的版本更加合适,油耗更低。和2.0T同配置相比,便宜两万元。城市行驶中抢个红灯什么的也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