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多久,全新的GL8就彻底试用了。你为什么又来参加GL8的试驾?哦,是第三代GL8。两代人住在同一个屋檐下很无聊。但是我又看了一遍技术数据,发现有点不对劲:这款车虽然看起来像第三代GL8,但是换上了全新的动力总成,前悬架和前副车架都升级了,液压动力改成了电动。有趣的是,两代人还能在同一个屋檐下展现诚意。

车评,我没办法。先说外观和内饰。

听着,没什么好说的。作为MPV中的神车,从2014年上市到现在,估计你在任何一条路上都能看到。GL8商务教练最引人注目的变化,就是把业务精神浓厚的直瀑式中网变成了飞翼式。别克全新的家族式设计真的相当成功,从过去的有点老气和华丽,变成了年轻的运动。

除了入门版24.99万元之外,其他两款配置都增加了LED日间行车灯,所以前保险杠的细节与第三代GL8有所不同。尾灯去掉了外圈的镀铬饰条,灯罩的轮廓和配色也略有变化。

其实内饰就不用我多说了。依然是熟悉的食谱,熟悉的味道。其实设计充满了商业气息,缺乏家的亲和力。老款GL8的整个中控完全没有软性材质,而GL8商务车原有的仿木饰板则换成了带缝线的酒红色皮质材质,在触感方面可圈可点。但是门板还是一如既往的坚硬。没关系。来,我们说三遍“成本好”。毕竟GL8商务车的入门价已经到了22.99万,不能再去贪得无厌了吧?

门板硬,没关系。柔软的地方还是很柔软的,GL8。第一排、第二排、第三排座位,随便你选,都舒服到哭。总之,在GL8商务车上,座椅是你最不需要担心的。USB充电口,两个中控口,第二排两个,让乘客全程用电无差,为近视矫正事业贡献力量。可惜由于成本原因,第三代GL8上的双天窗消失了,第二排的开放感要扣除。

一次一码,价格确实实惠,但还是要批评一下第三代GL8继承下来的缺点。无论是稍加改装的第一代GL8、陆尊,还是第三代GL8,中控台上的功能按钮分区太模糊,风量远离温度调节,门锁和座椅加热按钮都放在空调控制区,司机上手肯定会抓狂。让我来问一个问题。新款GL8的中控功能分区非常清晰,值得点赞。

亮点来了,动力和悬架都升级了,油耗也会惊喜。

第三代GL8的2.4L发动机虽然也是直喷发动机,但动力和油耗表现都不尽如人意。新款GL8商务车搭载麦睿宝全新2.5L直喷发动机,具备自动启停功能,变速箱与新款GL8相同。从纸面上看,新发动机比老发动机高10kW(13hp),高13Nm,而官方0-100km/h加速时间比上一款快1.3秒,具体数字为11.8秒。

当然,Jumping01绝对不是做7座车的生意,年轻人会对10秒之外的加速嗤之以鼻。但是在市区日常走走停停的表现和30-70公里/小时的中段加速中,这款全新动力的GL8商务车真的让我感觉没有压力,甚至轻快(车内有四个成年人)。

行驶在上海这个远非平坦的外环高架道路上,我们需要在车流中不断超车穿梭。新的2.5L发动机和6AT配合非常好,档位太软,检测不到,超车所需的动力也恰到好处。最重要的是,对于7座车来说,在发动机噪音不打扰乘客的情况下,大部分情况下都能满足超车需求。

当然,也有一些缺点需要挑。第一,后视镜太小。二是a柱略厚。当驾驶G

当然,GL8商务车的动力跟不上2.0T的新GL8,新GL8 260马力350牛米的动力真的太强了。在后排,你肯定不希望驾驶员使用100%的动力。但GL8商务车的动力理念恰到好处,起步和超车都比老款轻,实现了更高的燃油经济性。

说到燃油经济性,除了新发动机之外,从液压动力到电力动力的转变,低阻力传动轴轴承和自动启停,都为GL8商用车的节能水平加分。意味着官方新车的油耗比老款GL8低18%。不管这个数字实际上能达到多少,我们确实看到SAIC别克在细节上有让GL8商务车适合家庭的需求。

作为一辆“老爷车”,GL8商务车的内部升级如此厚道,让我汗颜。说实话,相信大部分人一开始都会认为这是一辆老爷车,改名字,减配置,降价继续卖。但除了动力总成的更新,GL8商用车的前悬架也采用了与新款GL8相同的三通道隔振结构。所谓“三通道”是指来自路面的冲击分别通过弹簧、缓冲块和减震器传递到车身,从而有针对性地处理不同频率和振幅的振动。

由于经常出差,我有相当多的机会乘坐旧GL8。相比老款车型,GL8商务教练的底盘在跑过减速带,经历连续的细颠簸时,确实感觉更“整体”,车身的余震幅度也有所下降。

终极杀手:价格

标题方是被“标题要简洁”所逼。其实我会说,GL8商务车的终极杀手锏是空间价格。很多MPV坐7个人舒服就可以做到,不会受委屈。但是,当GL8商务车有7个人的时候,长途旅行的行李厢空间还是很充裕的,真的很空。如上图,21英寸的登机箱可以直接“垂直”放入后备箱。奥德赛看着会沉默,艾莉森看着会哭。

2.99万元起售的车型有自动大灯、后排隐私玻璃、驻车雷达、胎压监测、发动机远程启动、中控触摸屏、自动空调、巡航控制、ESP,但座椅是绒布的,没有天窗和侧气囊。

和倒车影像,适合公司采购。而24.99万元的中配,就有了真皮座椅、天窗、四气囊、倒车影像和右侧电动滑门,已经很适合家用。

总结:

内部空间大到没对手的GL8商旅车,这回直接把价格定到了22.99万元起步,24.99万元的中配车型已经非常适合家用。和我们刻板印象中两代同堂对老车型的“简配”不同,上汽别克反而很有诚意地换上了全新的动力总成,更好开更省油;换上了新的前悬衬套和副车架,增强了底盘厚实感。源自第三代GL8的外形设计,其实商务感已经比第一代削弱了很多,家庭用户主要的选择障碍还是五米多的车身长度。

无敌实用的空间,打包在这个5.25米长的车身里,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对七人出行有强烈需求的家庭来说,在20多万的价位里,GL8商旅车是你唯一的选择。但大尺寸的车身在停车、车库转弯之类的场景中也确实是痛点所在。是要兼顾日常通勤,还是专注周末出游,就看你怎么取舍了。

一粒饭放在碗里是食物,放到地上那就成了垃圾,同一样东西放在不同位置,结果完全不同。所以评价BX5之前,我想先说清楚它的位置。宝沃自身定位很高,目标对手都是豪华品牌,BX5的假想敌就是Q3、GLA这些豪华品牌对手,但宝沃自己人都知道,那是意淫多于实际,BBA的品牌溢价宝沃怎么比?要比硬实力,要比价格,BX5真实的对手应该是旧款途观和翼虎这类紧凑型SUV。

好,坐标轴找好后,我就不管什么德国豪华品牌了,专心来看看BX5有多大能耐?能在17-22万的价格区间里,掀起多大风浪?

BX5起浪之处:静音上佳,行驶舒适性好

看得到的地方就不啰嗦了,有兴趣的请点击图库自我感受,重点来说看不到的体验部分。BX5开了一天,最深的印象就是静音做得真好,尤其是底盘隔音,宝沃应该是在隔音材料上下了重本,无论是高速巡航、国道,还是满是沙石的烂路,底盘传上来的声音始终很少,即使有些沙石打到车底,也觉得好像林志玲姐姐跟你说话那样温声细语,所有怒气都被化解掉。

高速巡航时候发动机也很安静,路噪也被隔绝得七七八八,后轮尾厢也没有露馅,后排同样如此。唯一比较明显的噪音只有后视镜位置传来的风噪声。车厢精密性,BX5确实有优势,比旧途观、翼虎、CR-V隔音都要好,起码是奇骏那一级别的,很适合经常跑高速、对静音比较有追求的人。

直白点说,BX5是一台舒适取向的车,你说操控质感,转向和悬挂动作我觉得都一般般,不是很利落敏捷的那种。可是滤震方面,质感还是能交足功课的,悬挂很柔软,道路上的大小起伏和减速带,通通被最小化地过滤掉,不会对你屁股产生什么冲击感。只不过悬挂软得少了点韧性,刹车的点头动作有点明显,刹车不够温柔的话,随着身体一晃一晃,一切都会变得索然无味,甚至还有些不适。

1.8T+爱信6AT:动力组合靠谱有底气

BX5这套1.8T+6AT的动力组合,说数据肯定没有荣威RX5的2.0T漂亮,说爆发力也没有途观1.4T来得强劲,说平顺性也不如CR-V和奇骏的CVT丝滑,可是综合来看BX5的动力体验并不比上述各位差,它是一种折中的选择。低速时候因为1.8T的基础排量够大,AT变速箱够顺,动力的轻快感,顺畅程度都会比途观和RX5要好,而到需要爆发力的时候,1.8T的加速力,100km/h后再加速的后劲,高速上超个车,都比CR-V、奇骏甚至1.4T的途观要爽快得多,是一个全区域体验都很好的动力。特别适合那些对双离合心存芥蒂,对自然吸气动力又不太满意的人。

只不过,如果你是一个对平顺性要求很高的人,BX5的动力还是有可以挑剔的地方。6AT变速箱换挡的动作不够干脆,比如急加速需要降挡,BX5的6AT不会一下子降到一个合适的挡位,会一挡一挡地跳,这过程就会有两下顿挫感,感觉油门动作还没有换挡动作大,动力接得不够紧致。但是我问车上的乘客却没有一个人感受到上述的换挡顿挫,只能说这是驾驶者专属的感觉,对乘坐舒适性影响甚微。

低配车型配置丰富

虽然BX5还没上市,只知道预售价为17-22万元,可是配置表已经在我手上了。看配置表,发现最吸引人的一点是低配车型配置很足,全系标配LED日间行车灯、后排出风口、ESP、Autohold、倒车雷达、无匙进入+一键启动、手机远程控制系统。高一个配置,从次低配开始,马上就多了折叠后视镜、定速巡航、8英寸屏幕带Car Play的多媒体系统等。基本最常用到的配置,从次低配开始已经齐全,起码说明买BX5低配也很值得买。

BX5被前浪反压之处:小一号的空间

当然,17-22万元区间里的各位选手,也不是什么善男信女,欺负BX5的话也是毫不手软的。BX5相比同价位对手,最大不足是这小一号的空间,腿部空间不是说不够用,但就是没有途观和CR-V的那么有余量,座椅横向宽度也小一截,后排坐3个人的时候,只能是肩并肩的状态。还有可以轻微吐槽一下的是,后门短,开口也小,上下车会觉得不够方便。

这是不是BX5就没到紧凑级车的尺寸,硬朗要拔高自己呢?也不是,4.5米的车长,2685mm的轴距跟旧途观比,真是差之毫厘,然而后排空间却差距明显,又一轴距不代表空间的铁证。

第二点不足的是油耗,你看我们在高速平路上120km/h定速巡航开,瞬时油耗显示也要9.5L/100km。试驾全程下来,走了201公里,平均时速43km/h,高速占了70%,路况顺畅,油耗也要10.9L/100km。暂时看,BX5的动力系统还是不如同级合资SUV对手那么高效。

最后是一些小细节的问题,BX5的内饰用料设计都挺上档次的,问题只是按键的手感落差较大,一些紧致得啪啪响,一些却松垮得毫无阻尼感,座椅调节键还有异响,仪表上也没有大灯开启关闭的提示等,细节质感还有待完善。

总结:摆正位置,做紧凑型SUV里最舒服的一个

说起宝沃,估计评论里肯定有不少吐槽品牌身世的声音,这点任你唇上马力有多强都洗不白的。不过,所谓英雄不问出处,宝沃BX5这回感觉是接地气了不少,不再硬往豪华层面拉,实实在在地表示BX5就想跟一众紧凑型SUV的低配车型拼个高低。讲真就车论车,BX5确实有竞争力的,安静舒适,动力稳定,配置高,正合中国消费口味。可能就像手机界的oppo vivo那样,宝沃对应的不是我们这群整天上汽车网站的人,而是线下的消费者。只是我怀疑,17万起步的预售价,在展厅里,BX5怎能斗得过尺寸更大也是17万起步的BX7呢?或许,BX5真正的售价会给我们一个惊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