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在问“惊鸿游龙打一动物(游云惊龙打一动物)”,今天小编就惊鸿游龙打一动物(游云惊龙打一动物)这个问题整理了一些资料,希望对您有帮助。
是日,一场冬雨停歇,凉风乍起。落叶像雪花般一片一片飘向地面。它们在空中悠扬婉转,时而翻着滚,时而旋着转,甚至以三百六十度的华丽转身向树木辞别。然而,这种生命的谢幕并没有到此结束。
一阵风过,地面的枫叶再次凌空卷起,与迎面坠落的同伴此起彼伏。它们随着车轮疾驶,被卷向远方,宛如蝴蝶纷纷而过。这些枯黄的叶子,此时此刻已经没有生命,昔日鲜红的血脉干涸成沙,渐渐隐于泥土,或者被人类焚烧,毁尸灭迹。
草木一秋,结局大多如此,它们的生命力在动物面前相形见绌。大概是动物不仅仅止于汲取露水和阳光,它们需要更多食物填满活力,因而生命力更加旺盛。你瞧,即便平日温顺的卷耳猫,看到玻璃门槛之外的新鲜鱼肉,也会带着蓬勃的力量,高摇着柔软的尾巴,眼神凌厉充满渴望,最后一跃而起,成功越过障碍物并获得食物。
记得看过两则视频。一条重达18.8斤的鳝鱼被人类捕捉后,它始终顽强抵抗,扭曲着身体寻求转机,高昂的头颅怎么都按不下去。而另一则视频是“狮子死了”。是的,狮子在动物园池塘中悄悄离开了,它的头颅有一半淹没在池水中,毛发干瘪打结,从此再也没有威震八方的雄姿。
无论鳝鱼还是狮子体内的生命力,它存在的时候,柔弱的动物瞬间会变成喷薄欲出的红日,势不可挡。它结束的时候,强大的动物也只是一具沉重的躯体,不再有任何杀伤力可言。生命力,是一切力量中无可替代的致命神经。
在书法创作中,草书因其笔画连绵、灵活多变被誉为“翩若惊鸿,宛若游龙”。草书的张力,集楷书的清隽方正与行书的行云流水于一体,在笔者看来,是需要一番功夫练习才能心领神会,是书法的终点,也是最具生命力的艺术之一。
这种生命力是人类伟大力量的一斑所见。撇开种族和文化差异,人类的生命力从古至今生生不息。从公元前100年的苏武牧羊,被匈奴扣押19年而不屈服,哪怕“啮雪与旃毛并咽之”;到公元43年,被汉光武帝称为“硬脖子”的董宣,他们的精气神足以撼动后代,被竹帛所载,为丹青所画。
其实,生命力还有一种表现形式,那就是通过文字凝聚表现的人类思想。这种生命力往往具备四两拨千斤的力量。什么是好文章?曾国藩认为,命意高超,声调响亮,命意之高还要透过一层。此外,涉猎要多,胸有条例,引经据典,自有议论。
若事事勤思善问,何患不一日千里?笔者认为,好文章也正如“翩若惊鸿,宛若游龙”那般,是思想凝聚,是一气呵成,是熠熠生辉。犹如日月,高悬天中,不偏不倚,遍照万物。当然,无论书法、写作还是其他表现形式,都需要一番积累才能恰如其分展现出生命力。
最后,摘录曾国藩的乾坤二卦,与读者共勉:
纯以神行,大气鼓荡,脉络周通,潜心内转,此乾道也;结构精巧,向背有法,修短合度,此坤道也。凡乾以神气言,凡坤以形质言,礼乐不可斯须去身,即此道也。乐本于乾,礼本于坤,作字而优游自得,真力弥漫者,即乐之意也。丝丝入扣,转折合法,即礼之意也。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