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在问“能打仗的生肖(能打仗的生肖是哪几肖)”,今天小编就能打仗的生肖(能打仗的生肖是哪几肖)这个问题整理了一些资料,希望对您有帮助。
近些年,有一部安国主义动画片《那年那兔那些事》在网上热播,引发了很多年轻人的追捧,也受到了一众小朋友的喜爱。但一些年龄比较大的人对这部动画片却嗤之以鼻,认为把先辈们比喻成兔子是在侮辱历史,对先辈的大不敬,甚至思想歪的人还拿兔子的繁殖能力来说事情,认为作者用兔子能生来暗讽中国人,各种挑《那年那兔那些事》的刺儿。
兔子和中国人的形象
但在更多人看来,兔子是非常符合中国人的形象的,兔子是素食主义者,生性温顺,不吭不叫,十分低调谦逊;但兔子急了也咬人,也符合了我们“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传统智慧和现代的对外政策。
另外呢,用兔子来比喻新中国的人民,也有着一点点的“谐音梗”,因为兔子的拼音缩写是“TZ”,和“同志”的首字母缩写是一样的。近代以来,也正是这一群群志同道合之人的努力奋斗,才换来了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
再加上湖南诞生了很多近代大将和伟人,湖南话中的兔子和同志发音也是非常相似。所以种种深意,兔子都是非常符合当代中国人的形象的。除此之外,兔子还是十二生肖之一,排在第六名,在龙虎之间,可以说是左青龙右白虎,可见在古代中国人心目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但是也有很多人不理解,以现代人的视角来看,兔子除了“可爱”之外,好像对我们的生活影响不是很大。那么兔子到底何德何能,才能够跻身于十二生肖之中呢?
十二生肖在农业社会的地位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十二生肖中其他几种动物在中国古代社会的地位和影响力,才能和兔子进行对照、比较,找出来兔子身上的哪些“优点”,才能够被古人选中,进入十二生肖之中。
第一个就是老鼠,民间传说中是什么老鼠骑在了牛身上才得到的第一名种种,只是编写的童话故事,不足为信。实际上,老鼠对古代社会的影响力是十分大的。首先就是仓储,农业文明能够长盛不衰的原因就是农业文明有储蓄意识,能够将粮食储存起来,细水长流,度过没有粮食的冬季或是灾荒之年。
但是老鼠入侵粮仓,不仅会吞吃大量的粮食,还会将水、病菌等带入粮仓,破坏储存环境。稍微一个不小心,粮仓的粮食就可能发霉发芽,一年的辛苦就此白费。
除此之外,古人已经意识到了很多瘟疫都是老鼠带来的,而瘟疫对医疗技术不发达的古代社会的破坏力是相当之大的。元兵围攻金朝汴梁城时,汴梁城守军就是因为瘟疫而丧失战斗力;而明朝的灭亡也或多或少和瘟疫有着莫大的关系。所以老鼠对古代农业社会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其破坏力上。
第二个就是牛。作为六畜之一,牛在中国的地位相当之高,主要是因为牛是农业生产、耕田的主力,再加上耕牛任劳任怨、默不作声的脾气,更是深受劳动人民乃至统治者的喜爱,谁不喜欢闷头干活不挑事儿的“良民”呢?
羊、鸡、狗、猪。将这四种动物放在一起,主要是因为这几种动物在古代社会的作用基本都是一样的——食用,即使是狗,古代社会的食用频率还是很高的。除了肉食之外,狗也有看家护院的本领,是古代人类重要的生活伙伴。而这四种动物都是古代人民重要的脂肪和优质蛋白质来源。
虎、蛇在古代农业社会的地位其实和老鼠有些相似,只不过老鼠威胁的是粮食安全,虎和蛇威胁的是人们的人身安全。古代社会,人们对自然的开发程度还是相当有限的,大片的原始森林和野地得以保存,给毒蛇、狼、虎等动物提供了非常多的栖息环境,所以常常会威胁到人们的安全。再加上老虎的威猛形象又让古人们非常喜爱,常常将其看做勇武化身,所以才有了虎符(兵权)、虎将等文化符号的出现。
马则几乎是唯一的陆路交通畜力,能与之一比的只有驴了。但马的速度更快,行军打仗的骑兵也是军队的重要组成部分,运送粮草辎重离了马也不行。所以相对于老虎在军队中的象征意义,马才是军队中的绝对主力。
龙则是唯一一个虚构的生物,虽然是虚构,但龙满足了古代人民对美好事物的所有想象。帝王的威严、有求必应的降水、腾云驾雾的超能力等等。尤其是降水,水资源是制约农业社会的重要因素,所以一个能够呼风唤雨的神龙的象征意义还是非常大的。
而猴子,和农业社会倒是沾不上太多关系,只是因为猴子和人类太像了,虽然古人不知道进化论等现代思想,但也能隐隐感受到这种动物和人之间的亲缘关系,不然也不会有拔毛就能变成人的说法了(古代寓言,一毛不拔)。
接下来就是兔子了,在现代人看来,龙的存在都比兔子的存在要合理很多,那么真的如现代人所想吗?
古代平民的重要肉食来源
虽然我们现代社会中,除了四川等少数地区,很少有人吃兔子了,但在古代社会,兔子养殖还是十分兴盛的。现代人不吃兔子主要是因为你那生活水平提高,猪牛羊肉供应充足,而又干又柴的兔肉相比要差很多。
但是在古代社会,对于平民来说,有肉吃就不错了,还管你柴不柴,口感差不差呢?兔子繁殖能力极强,兔子一年能产仔六次,每次都能产上至少五六个。而且兔子只要需要生长半年就能够进行繁殖,看看澳洲的人兔大战就能知道兔子的恐怖繁殖能力了。
所以,相对于昂贵的羊肉,生长缓慢的猪肉来讲,兔肉是古代劳动人民非常重要的养殖肉食来源。而野兔也是非常多的,即使不养兔子,在兔窝旁边设个陷阱,也能给清苦的生活带来一些油水。
早在上古社会时期,人们就开始尝试饲养兔子了,只不过兔子的打洞能力太强,经常会逃跑,所以人们更多会选择直接吃掉。到了后来养兔技术成熟了,人们才开始大规模养兔子,大致是东汉时期,兔子养殖在全国大规模的铺展开来。
据《后汉书》记载:著名的跋扈将军梁冀十分喜爱兔子(可能是顿顿少不了),便差人在洛阳城西边修建了一个纵横十余里的园林,以养兔为主,起名叫做“兔苑”。从这里也可以窥见当时养兔业的一斑。
毛笔的重要原料
你以为兔子只有吃肉这点作用吗?兔子还是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中笔的重要原料之一。在先秦乃至夏商时期,人们书写文字还大多是用笔刀来刻写,所以那时候的文字以“篆书”为主,书写速度十分缓慢。
到了秦朝时期,大将蒙恬在一次打猎归来时,见到受伤的兔子血液通过兔毛的侵染,在地上画出来了非常均匀的线路来,就灵机一动,将兔毛取代笔刀,用来在竹简和木简上进行书写。从此,书写顺畅的软笔书写就开始渐渐取代了原来麻烦的笔刀篆刻,自此成为了文化人们离不开的必需品。
虽然后来发现了更优秀的狼毫(黄鼠狼)进行小楷的书写,但很多时候,还是使用兔毛做的紫毫或者是兔、羊毛混用的“兼毫”。所以,不仅是古代的劳动人民离不开兔子这种廉价的肉食,就连高高在上的统治者们或是文人墨客也离不开兔子这种可爱的生物了。
祥瑞的文化意义
由于兔子的可爱形象,古人在审美上对兔子也是十分认可。古人认为,兔子是一种能够给人们带来吉祥的瑞兽,用玉兔代指月亮。并将兔子和传说中的美女神仙嫦娥关联在一起,还赋予了玉兔“捣药”的专属技能。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唐·李白《古朗月行》“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唐 · 李贺《李凭箜篌引》
白兔能够捣药,这就给了古代医学技术不发达的人们更多美好的期盼,再加上玉兔可爱的形象,更是受到了人们的喜爱。至于兔子皮毛缝制的衣物,也是御寒佳品,而望月砂(兔子粪便-)等药用价值,更是增加了兔子治病救人的吉祥的意象。
结语:
所以,虽然现代社会的兔子大多时候是作为宠物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对生活的影响并不太大,但兔子在古代社会还是十分重要的存在的。不论是为劳苦人民提供的肉食,改善生活,还是玉兔所代表的祥瑞意义,都让玉兔在古代社会占据着一席之地。
而对于制定十二生肖的顶层人士来说,更是对龙凤等祥瑞之物更加敬畏,自然也不会放过代表月亮的兔子,而兔毛制成的毛笔也是文人墨客离不开的必需品。如此重要的坐用,跻身十二生肖毫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