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榕 整理

“藤花无次第,万朵一时开。”这是唐代白居易笔下的紫藤。

正是紫藤花开的时节,大串大串的紫色花穗垂挂枝头,灿烂繁华,让人惊艳。清代恽南田题紫藤画有“紫茸垂组绶,宝帐飘缨络”之句。事实上,紫藤在书画创作中,似乎从清代渐盛,这与当时追求画中的金石味不无关系,尤其是近现代吴昌硕、齐白石等,以其骨力形成了紫藤花卉写意的高峰。

《澎湃新闻·古代艺术》的“故宫花信”专栏本期呈现的是故宫博物院与台北故宫博物院所收藏的紫藤。

紫藤 澎湃新闻 图

清 恽寿平 《鱼藻图》轴

清 恽寿平 《鱼藻图》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恽寿平(1633—1690),初名格,字寿平,以字行,又字正叔,别号南田,一号白云外史、云溪史、东园客、巢枫客、东野遗狂、草衣生、横山樵者。江苏武进人。恽寿平早年向伯父恽向(明末山水画家)学画山水,取法元代王蒙、黄公望、倪瓒,并上溯董源、巨然。中年以后转为以画花卉禽虫为主。他从明代沈周、孙隆等人的作品中吸取创作经验,再参考画史文献资料,创造“仿北宋徐崇嗣”的没骨花卉画法,更以徐崇嗣为宗,兼取各家之长,极大的发展了没骨画。所画花卉,很少勾勒,以水墨着色渲染,用笔含蓄,画法工整,明丽简洁,天趣盎然。恽寿平的艺术创作,有自己独创的艺术见解,他在《南田画跋》宣称:“俗人论画,皆以设色为易,岂不知渲染极难”。又说:“宋法刻画而无变化,本由于刻画,妙在相参而无碍,习之者视为岐而二之,此世人迷境……”这是说宋画工整,元画写意,二者应相参才能入妙。

清 恽寿平 《鱼藻图》轴(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清 恽寿平 《鱼藻图》轴(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有恽寿平行书自题:紫茸垂组绶,宝帐飘缨络。南田客恽寿平写生。

清 恽寿平 《紫藤》

清 恽寿平 《紫藤》 本幅选自“画花卉”册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清 恽寿平 《香林紫雪图》扇页

清 恽寿平 《香林紫雪图》扇页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扇页有自题:“香林紫雪,云溪寿平。”吟首钤“吹万”朱文印、“园客”白文印。又自题:“春暮东皋园池,赏藤花天半,紫云飘漾,好风吹香,落英缤纷,真奇观也。戏写一枝,以为娱乐。”钤“寿平”白文印。

此图与现藏南京博物院的紫藤画扇(年款“壬戌”,恽寿平时年50岁)同名,并且画风、书风相近,由此推断无创作年款的此画也应是恽氏晚年之作。这是一幅对景写生图,作者通过绘紫藤飘扬的形态,暗示出无形的风和“好风吹香”的诗意。全图明净的色彩,娴熟的运笔,均显现出作者敏锐的观察力和精于细节表现的绘画本领。

清 李鱓 《松藤图》轴

清 李鱓 《松藤图》轴 故宫博物院藏

李鱓(1686—1756年),字宗扬,号复堂,别号懊道人、墨磨人,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生,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卒,江苏扬州府兴化人,明代状元宰相李春芳第六世孙。清代画家,“扬州八怪”之一。康熙五十年中举, 康熙五十三年召为内廷供奉,其宫廷工笔画造诣颇深,因不愿受“正统派”画风束缚而遭忌离职。乾隆三年出任山东滕县知县,颇得民心,因得罪上司而罢官。后居扬州,卖画为生。

李鱓工诗文书画。曾随蒋廷锡、高其佩学画。后受石涛影响,擅花卉、竹石、松柏,早年画风工细严谨,颇有法度。中年画风始变,转入粗笔写意,挥洒泼辣,气势充沛,对晚清花鸟画有较大影响。

松柏是古代绘画中十分常见的题材,而专门以松树和藤花入画的则十分少见。李鱓对松藤一类题材十分偏爱,传世有多幅《松藤图》轴,构图近似而画面题诗和细节略有不同。本幅自识:“漫驚筆底混龍蛇,世事誰能獨起家。松因掩映多蒼翠,藤以攀高愈发花。雍正八年十月李鱓寫。”钤“李鱓”、“復堂”印二方。

雍正八年即1730年,李鱓时年45岁。是年八月,他得到第二次进入宫廷的机会,但他并未因讨统治者欢心而一味摹古,从事工整严谨的绘画,而是以自己的绘画理想放笔写意。十月,他创作了这幅《松藤图》。画面上,苍老的松干上缠绕褚色藤萝,构图讲究,设色淡雅,用笔苍劲,泼墨淋漓,随意点染,却不零乱,很有整体感。尤其擅于用水,画面像刚画完时一样湿润清新。是李鱓写意画的代表作,体现了他以抒发性情为个性的画风。

清 蒋廷锡 《紫藤》

清 蒋廷锡 《紫藤》 本幅选自“仿宋人花鸟”册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蒋廷锡(1669—1732年),字酉君、扬孙,号南沙、西谷 ,又号青桐居士,江苏常熟人,清朝康熙、雍正时期官员、画家、文献学家、藏书家。云贵总督蒋陈锡之弟。蒋廷锡为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进士,授翰林编修。雍正帝即位后历任礼部侍郎、户部尚书等职。雍正六年(1728年)拜文华殿大学士,仍兼理户部事,并任《明史》总裁。次年(1729年)加太子太傅。累封一等阿达哈哈番。雍正十年(1732年)卒于任内,谥号“文肃”。

蒋廷锡在官秉公抚政、剔除积弊,声誉甚著。为人博学精敏,尤善诗画。擅长花鸟,以逸笔写生,奇正率工,敷色晕墨,兼有一幅,能自然洽和,风神生动,得恽寿平韵味。

本幅行书自题:藤花笼紫雾,幽鸟坐春风。临宣和本。酉君。

清 费丹旭 《紫藤绣球》

清 费丹旭 《紫藤绣球》 本幅选自“花卉画”册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费丹旭(1802—1850年),清代画家。字子苕,号晓楼,别号环溪生、环渚生、三碑乡人、长房后裔,晚号偶翁,乌程(今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人。费丹旭以画仕女闻名,兼工山水、花卉,以清灵雅澹之笔出之。

本幅作者草书自题:紫玉歌翻春窈窕,水晶帘卷月团栾。

清人 《画紫藤》成扇

清 任熊 《花卉四条屏》

清 任熊 《花卉四条屏〈紫藤轴〉》 故宫博物院藏

任熊(1823—1857年),字渭长,一字湘浦,号不舍,浙江萧山人,清代晚期著名画家,“海派”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浙江萧山人。其绘画对“海上画派”及中国近现代绘画影响很大。

任熊幼时家贫,跟塾师学画人像,后寓居苏州、上海以卖画为生。曾流浪到宁波。曾居于挚友周闲之范湖草堂三年,并得遇著名文人姚燮,在其家“大梅山馆”学画,深得宋人笔法。任熊是绘画全才,人物、花卉、山水、翎毛、虫鱼、走兽,无一不精。画法宗陈洪绶,与弟任薰,儿子任预、侄任颐合称“海上四任”,又与朱熊、张熊合称“沪上三熊”。

《花卉四条屏》由《夹竹桃鸡图》《桃柳双燕图》《紫藤图》《菊石图》4幅构成。作品内容取材于自然,风格写实。

《紫藤图》轴,本幅上无作者款印。一株紫藤轻垂在湖石旁。紫藤作靛蓝设色,明艳动人,秀美高雅,而湖石则以大块水墨渲染而成,不加勾勒,纵横的墨色呈现出南方湖石的润泽之貌。此幅作品的构图于四屏中最为绝妙。天下湖石之美以太湖石为最,而太湖石中则以漏、透、瘦、皱者为绝品,此幅中之湖石正应漏、透之妙。隐于其后的紫藤依稀可见,其若隐若现之美使人浮想联翩。此幅作品为四屏中最精致之作。

清 廖云锦 《藤萝图》扇页

清 廖云锦 《藤萝图》扇页 故宫博物院藏

扇页有自题:“壬子秋仲为眉洲弟写。织云。”钤“锦云”朱文印。

此图为工写结合的设色花卉。紫藤的藤蔓由右向左延伸,结串的藤花以紫色染就不见笔痕,叶片先勾后染,设色轻妆淡写,运笔纤细工整,注重叶子阴阳向背的表现,每片叶子都具有立体感。其画风脱去尘俗,于妍丽中见秀雅,粉墨中露清姿,自出性灵,非寻常学力所能及。

清 虚谷 《紫藤金鱼图》轴

清 虚谷 《紫藤金鱼图》轴 故宫博物院藏

虚谷(1823—1896),清代画家,海上四大家之一,有“晚清画苑第一家”之誉。俗姓朱,名怀仁,僧名虚白,字虚谷,别号紫阳山民、倦鹤,室名觉非庵、古柏草堂、三十七峰草堂。籍新安(今安徽歙县),居广陵(今江苏扬州)。初任清军参将与太平军作战,意有感触,后出家为僧。工山水、花卉、动物、禽鸟,尤长于画松鼠及金鱼。亦擅写真,工隶书。作画有苍秀之趣,敷色清新,造型生动,落笔冷消,别具风格。性情孤僻,非相处情深者不能得其片纸。

本图绘紫藤花盛开的时节数尾金鱼惬意而游的景致。虚谷的紫藤金鱼图均以“紫绶金章”为题。所谓“紫绶金章”出自《汉书》“相国、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绶”句。此类画以具有官至显贵的吉祥寓意而深受民众的喜爱。图中紫藤的花、叶直接以色彩点染而成,饱满的水分显现出其鲜活的生命力。藤蔓以断续顿挫的侧锋表现,笔断而气连,形成隽雅的笔墨韵味。金鱼的形态简练夸张,虽以红彩草草而成,却不失动人的情趣。此图以清逸冷隽的风格显示出作者独特的艺术魅力。

款署:“紫绶金章。写奉仰蘧方伯大人。虚谷。”钤“虚谷”朱文印。

清 吴昌硕 《紫藤图》轴

清 吴昌硕 《紫藤图》轴 故宫博物院藏

吴昌硕(1844—1927),浙江安吉人。字昌硕,又名仓石,别号缶庐、苦铁,又署破荷、老缶、大聋,七十岁后以字行。善诗书画篆刻,书法以石鼓文最为擅长,绘画初从赵之谦上溯扬州八怪,复师石涛、八大、陈淳、徐渭。运以金石书法入画,影响后世极为深重。

此图是1905年吴昌硕62岁作,为花卉四条屏之末条。款:“乙巳(1905年)八月八日,安吉吳俊卿擬十三峰草堂”。钤“吴俊之印”。绘藤叶凌空倚势,宛若龙翔凤舞。藤条盘绕回曲,缠石数重。作者娴熟地运用狂草般的笔法,飞动迅疾,一气呵成。同时,此画画气不画形,追求书法中气贯神通的审美意趣。正如他自言:“草书作葡萄,笔动走蛟龙”,又言:“临抚石鼓琅玡笔,戏为幽兰一写真”等。这种以书入画的画风别开蹊径,对近现代中国画的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此外,该图施墨浑厚沉稳而又淋漓酣畅,构图不拘陈法,巧于设陈布势。挥洒之中妙趣横生,生动的笔墨赋予紫藤生机勃勃,其显现出的画境充分地印证了本幅题画诗:“繁英垂紫玉,條系好春光。歲歲花長好,飄(飄)滿畫堂。”的诗境。

清 吴昌硕 《紫藤》轴

清 吴昌硕 《紫藤》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清 吴昌硕 《紫藤》轴(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以豪放笔意写紫藤,藤条枝叶曲折横斜,缠绕交织,几成笔飞墨舞之狂草。而笔势坚挺,墨色厚重,一枝一叶无不精神饱满,为其晚年八十一岁之作。

清 吴昌硕 蒲华 合作《紫藤》轴

清 吴昌硕 蒲华 合作《紫藤》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吴昌硕草书题:数竿修竹映窗纱,梅雨初晴落日斜。舟贝有珠藤能补屋,作英知是夏时花。作英蒲君强作夏时花。因末均戏及之。光绪癸卯(1903)端阳后数日雨窗。吴俊卿。老缶。

近现代 陈师曾 《紫藤图》轴

近现代 陈师曾 《紫藤图》轴 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右上侧自题:“秀康仁兄先生雅正。癸亥夏日修水陈衡恪。”钤“朽”印。“癸亥”指民国十二年(1923年)。

此图属“红花墨叶”画法。藤萝花是中国传统民居中常见的庭院植物,它既有繁花密叶供人欣赏,又有浓荫匝地让人纳凉。花开时节,一串串淡紫色的花朵自叶间垂下,色彩幽淡,香气袭人。陈师曾此幅紫藤花最大的特点在于他的构图。绘画作品表现藤萝通常突出其下垂感,故而多将花枝置于画幅上端,下部虚空。陈师曾则反其道而行之,构图集中在下方,上端以少量花枝相呼应,取得画面的平衡。顿挫有力的笔法表现出老藤的遒劲刚健。

近现代 陈师曾 《藤萝鸲鹆图》轴

近现代 陈师曾 《藤萝鸲鹆图》轴 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左侧自题:“紫藤挂垂木,花蔓宜阳春。密叶藏謌鸟,香风留美人。陈衡恪。”钤“陈朽”印。

图中画紫藤花与鸲鹆(即八哥鸟)。花繁叶茂,点染间不甚讲求笔法,墨、色交融,浑然一体。八哥鸟形体准确,神态生动自然。陈师曾作画关注写生,认为不可脱离实物,但也不可拘泥于实物,追求的是“不即不离”,“不似之似”,“入乎法中,出乎法外”的境界。

近现代 齐白石 《画藤》轴

近现代 齐白石 《画藤》轴 故宫博物院藏

齐白石(1863—1957),名璜,字萍生,号白石、白石翁、老白,又号寄萍、老萍、借山翁、齐大、木居士、三百石印富翁等。湖南湘潭人,寄居北京,幼喜书画。15岁(1878年)时学木工,善雕花,人称“芝木匠”。25岁(1888年)开始学书画,习诗文,刻图章,兼作画工,为人画衣冠像。40岁(1903年)后5次游历南北各地,随地写景,成《借山图卷》52幅。60岁(1923年)后定居北京,以篆刻卖画为生。曾任北京艺专教授,受同时期书画家陈师曾影响,一弃旧习,从以徐渭、八大、石涛为宗的写意花鸟,转而取法吴昌硕创立的“红花绿叶派”,即大写意、设色浓艳高古的花鸟画。亦工水墨虾、蟹、鱼、蛙等水族,淋漓生动,饶有野趣。工笔草虫与写意花卉相配,工写结合,大气中见精醇。山水构图独出机杼,不循常规,聊写大意。刻印则尤能独出手眼,气度恢宏,蔚然成家。建国后任美术家协会主席、人大代表,1956年获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平奖,年逾90之际仍作画不辍。

(本文整理自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相关资料。)

责任编辑:李梅

校对:丁晓